日前跟朋友在Facebook上閒聊,發現她月底將會離職。

「已經找到下一份工作了嗎?」

「還沒,我打算慢慢來。」

「這樣很好,妳該休息一下。」

她接著跟我說,她已經找到了一個part-time job,只是正職想慢慢看,花多點時間找一個適合自己的。不知道我跟她說「這樣很好」會不會惹來眾多長輩的撻伐?覺得七年級生實在草莓,工作一段時間就需要休息充電,還沒找到下份工作就先辭職,不會為未來打算。

七年級的父母生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,只要努力,就有工作;如果能力夠強,就有更高的位置可以坐,因為空位還沒有填滿。七年級生的童年是愈來愈富裕的(至少我的是這樣),從小公寓搬到大房子,從台灣市場粗布到穿到歐洲進口衣料,從台灣公立學校讀到美國私立大學,七年級生似乎格外幸運,人生只有上坡,沒有低潮,眼前都是光明,希望總是無限。

然後七年級生在初出社會時,發現經濟蕭條這樣的事不是只出現在歷史課本裡,歐巴馬總統跟小羅斯福一樣需要面對經濟問題。公司的主管又不巧跟爸媽一樣年輕,總覺得七年級生工作不夠認真,像自己家裡那個特別不成材的孩子。在職場想往上爬,恐怕要等到跟爸媽一樣年輕的主管十年之後退休才有希望。

為了洗刷懶惰與辜負父母栽培的罪名,七年級生會無條件接受責任制的工作。說是「無條件」其實是「不得不」,如果嫌棄工時太長又不能領加班費,換工作絕對不是根本的解決方式,因為其他公司的制度也相去不遠。老闆會總是會說七年級草莓族最需要的是磨練,培養出「責任感」,改正重錢、重物質這樣偏差的觀念。

下班回家之後七年級生不敢抱怨,因為爸媽會說當年他們只有大學畢業都不需要做這樣沒前途、沒升遷的工作。「花一大筆錢給你出國留學讀到碩士,回來台灣不是想讓你當奴隸,是希望你有好生活」,七年級的父母們總是這樣說。七年級前段班的父母還會再加上致命的一擊:「你那個男朋友/女朋友工作不好,工時太長薪資又不高,結婚以後不能兼顧家庭,趕快分一分啦!」七年級生這時心理會淌血,因為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的知道這個跟她/他差兩歲的男朋友/女朋友,跟她/他一樣是留美碩士,然後也一樣做「責任制」的工作,公司主管跟父母差不多年紀‧‧‧。

這是一個不得不「拼命」工作的年代。很不幸的是,現今的經濟環境不若從前,拼命工作「可能」卻「未必」有所謂的「好結果」。七年級生的物質生活確實比四、五年級好上許多,平均學歷也確實比較高,更明顯的比四、五年級懂得「享受」。七年級生多半喜歡旅遊(至少我自己還有身邊的人都是)、喜歡打扮,也喜歡所謂時髦新奇的事物。這些事物似乎是四、五年級生認為「奢侈而浮華」的「非必須品」。旅行與時尚都會「過去」,只有鑽石與黃金可以恆久遠、永流傳,唯有土地會不斷增值;與其把金錢投入旅行與追求時尚,不如投資在可以獲利的標的物上。

我想問的是:「那生活呢?青春呢?」

四、五年級的企業主期待公司能獲取更多的利益,把員工當作機器人用,喜歡使用歐美的先進科技,但是卻拒絕進口歐美「人性化」的工時與員工管理;而四、五年級的父母投資許多資源與金錢讓下一代到歐美受教育,也與企業主類似,只期待兒女學習歐美技術,但是歐美的生活情調太「奢侈」、「懶散」,不應該學。歐美國家也曾經跟台灣一樣,歷經「勞力密集」的生產模式,然後他們走過了這樣的歲月,產業轉型,將勞力密集的工作外移到其他區域,像是過去的台灣,還有現在的中國。台灣出賣勞力的日子已經「過去」了,但是產業似乎沒有轉型,工時不但沒有減少,還發明了所謂的「責任制」,不問工作量合不合理,做不完就叫不盡責任。

七年級的童年是幸福的,而青春卻是慘淡的。七年級不是草莓族,而多是憂鬱的一群,不知道出賣了青春,換來的是什麼?

 

(陳豐偉醫師文中所述與我同齡朋友的工作經驗相近,看完之後新中有些感觸‧‧‧。)

 



 

名人專欄/陳豐偉:出賣青春 便宜了誰

2010/10/22

【元氣周報/陳豐偉】


理論上,一般的憂鬱症狀,服藥加上調整生活習慣,三個月內改善的機率很高。

但在精神科門診,最常見到的「無奈」是:病人每天工作超過十小時,回到家就九點、十點,洗個澡、上網晃一下,又得趕快睡覺準備明天上班。一個月大概休假三到四天。


可以不要這麼辛苦嗎?

年輕人說:「現在服務業都這樣,我上全天班,薪水才能領到三萬。我的收入算不錯」。中年婦女說:「如果被資遣,現在中年失業很難找工作,我不敢離開」(通常這些女病人還有個工作不穩定、脾氣暴躁的老公)。有些病人是「高科技」電子廠的員工。她們不怕找不到工作,遇到金融海嘯就資遣,景氣一來馬上徵人。有些資遣後變成契約工,薪水不高,加班加不完,而且下一季不一定續約。

遇到這些病人,原有的治療計畫都動彈不得。


「最好是下班後運動三十分鐘,然後洗澡、吃飯。」但他們完全找不出時間,只能在深夜洗澡,反而更有精神。脫離工作情境不久,就要強迫自己入睡,大腦還沒休息,一直胡思亂想。遇過最扯的是輪三班工作,卻一星期就換班一次,睡眠周期大亂,安眠藥不吃到上癮都難。我只好坦白告知:「一般憂鬱症服藥三到六個月就會好很多,但你的壓力一直很大,有可能需要長期服藥」。


最近有一位「責任制」的工程師疑似過勞死,又讓台灣人工時過長的問題浮上檯面。追根究底,整個社會都是共犯。

我們不是很喜歡晚上十點還可以逛街?我們不是希望從早到晚都可以看到醫師?我們不是很推崇無眠無日工作最後獲得成功的故事?當年輕人薪資掉到22K時,我們鼓勵他們「要吃苦」、不要挑工作。然後「責任制」愈來愈氾濫,連底層不需負擔開發、創新的工作者也開始「加班不用錢」。

當然,一旦限制加班、禁止非開創性員工的「責任制」,有些企業會高聲說「成本太高、要外移」。但無論如何,我們總要有最低限度的倫理標準。


青春有限,人的抗壓性有一定限度,當許多病人說「我休假時只想睡覺」、「我不曉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」時,誰能告訴他們,活著是為了什麼?如果男女朋友都做「責任制」工作,連好好休假約會都很難。

當我們發現「跟朋友暢談,得到的快樂勝過加薪一千元」時,我們總要讓每個人都有結交朋友、一起聊天、唱歌、跳舞的時間。

台灣的「責任制」逐漸背離人性,是到了該好好檢討、順便產業升級的時候了。

 

陳豐偉醫師部落格:http://blog.eroach.net

 

文章出處:http://mag.udn.com/mag/life/storypage.jsp?f_ART_ID=277718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ell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