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「帝國大廈與其他神話」 (20)
- Feb 05 Sat 2011 04:27
[Manhattan] Central Park 中央公園
- May 17 Sat 2008 01:57
[Manhattan] Veniero's Pasticceria & Caffé
- Jul 24 Tue 2007 05:36
[Manhattan] The Cloisters
- Feb 18 Sun 2007 04:46
[Manhattan] 那改變我人生的褲子
- Jan 28 Sun 2007 09:04
[筆記] Guggenheim Museum的西班牙繪畫特展(一)
- Jan 24 Wed 2007 01:58
[Brooklyn] 好玩的偽裝傢具@Brooklyn Museum
- Dec 17 Sun 2006 04:57
[紐約聖誕] 音樂盒般的聖誕櫥窗(二)
Lord & Taylor在Fifth Avenue的櫥窗也很精彩,是觀光客和路過的紐約客們都會駐足圍觀的聖誕景點。今年Lord & Taylor的櫥窗主題是「往日好時光(The good old days)」〔註一〕,櫥窗裡的人偶多是二十世紀初的打扮。記得去年聖誕,Lord & Taylor的櫥窗是以莫札特的音樂當背景,人偶多是童話故事中的主角,感覺很奇幻;今年的櫥窗是相對古典的。
以下就是Lord & Taylor今年的櫥窗:
- Dec 17 Sun 2006 03:04
[紐約聖誕] 音樂盒般的聖誕櫥窗(ㄧ)
紐約歲末年終的聖誕節期間,商店多會有大規模的櫥窗更新。在這些聖誕櫥窗中,又以Macy’s和Lord & Taylor的規模最大。這兩家百年老店每到聖誕節,就會使出渾身解數,製作最精美的聖誕櫥窗。
以下就是Macy’s的動態櫥窗:
- Dec 05 Tue 2006 09:29
Bronx Zoo——很植物的動物園
- Nov 28 Tue 2006 07:39
New York Public Library——紐約貧民的貴族享受
- Oct 13 Fri 2006 02:49
The First One
- Sep 18 Mon 2006 19:23
Sunday in the Park
- Sep 14 Thu 2006 20:43
Stella都叫我咪咪
- Aug 20 Sun 2006 21:01
請大家幫JoHN一個忙 [註一]
JoHN是一個見過幾次面的朋友,認識他是因為我的大學學弟E去年六月在UC Berkeley當完交換學生,利用要回台灣前的空檔到NYU修電影製作的暑期課程。JoHN是E在紐約的朋友,他們一起拍片,一起吃喝玩樂。
我跟JoHN第一次遇上是在NYU的餐廳。當時我還住在Fifth Avenue上沒有廚房的傳統宿舍,必須要參加Meal Plan而在weekdays天天到學校的餐廳吃飯。就有這麼一天的中午,我在餐廳和E不期而遇,然後就和E連絡上了。就是那次的不期而遇,跟JoHN打了個照面。之後,我在學校餐廳遇過幾次JoHN,還有一回應JoHN的要求,替他上了一節中文課。
- Aug 19 Sat 2006 02:51
Gondola!?
- Jul 07 Fri 2006 18:37
紐約Macy's國慶煙火
去年因為作業太多而錯過了Macy’s的經典美國國慶煙火。現在畢業了,當然要好好享受一下美式風情。
- May 20 Sat 2006 17:46
我看《酪梨壽司的紐約日記》

因為在台灣的家人極力推薦,我開始讀酪梨壽司的網誌。壽司在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念MBA管理碩士。她比我早一年到NYU,但因為學程跟我在Tisch School of the Arts/ Graduate School of Arts and Sciences的表演研究(Performance Studies)碩士不同,所以預計今年五月跟我同時畢業。我不認識壽司,對她的了解僅來自於她的網誌。壽司的文字風格跟我的大大不同,我欣賞她的直率、俐落,更敬佩她的勇氣——用文字真實的呈現自己的喜、怒、哀、樂。
我想壽司與我是有共通點的,我們都是愛紐約的過路紐約客。可她又不像我,愛紐約愛到失去理智,只看得見紐約的優點。在她的文字裡可以看到紐約的破敗,聞到紐約不甚宜人的氣味。
- May 20 Sat 2006 17:17
壓力
A離開之後,我自己在學校附近的coffee shop把不太美味的起司三明治吃完,然後往上課地點Tisch前進。我說錯話了,不應該問這種私人問題。但我卻沒有後悔,心裡反倒覺得很安慰,有種很奇妙的感覺:我居然在地球的另一端找到一個跟我有相似求學經歷的人。
我跟A不算熟,只能算「同事(colleague)」,會跟他說上話實在是因為常常修同樣的課,又屬研究所裡的年紀小於二十五的「小朋友」。在一同修過幾門課之後,我若跟A上課前在休息區不期而遇,都會勉強自己跟他說說話。一方面改正我自我封閉的行為模式,另一方面練練英文。我對A的觀察往往是這些制式互動的「意外發現」,不是出自對他的關心,也不是一種友情的了解。
- May 20 Sat 2006 16:56
美國派
C那天課後帶我到位於34街二十四小時營業的紐約郵局總局參觀。在填表辦理護照時,她是這麼跟我說的。
C是非裔美人(African-American),大約三十歲,是生長在美國西方的Montana州,後來因為工作學業而遷移至東北。在Tisch修碩士之前,她是在紐約的藝術工作者,同時在高中教書。我看起來真的很像適應不良的高中生,於是C發揮有教無類的精神,積極的用具象的美國生活方式來教導我抽象的美國文化。在感恩節假期前夕,我們因為NYU研究生大罷工而在第六大道上的大樓上課,要到郵局申請護照的C就順便帶我去看看位在中城二十四小時營業的郵局。